之前功德君给大家讲过陈姓文化,大家是不是对陈姓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呢?今天,功德君继续给你讲讲陈姓名人的故事吧!
★周朝陈国第一任君主--陈胡公★
陈胡公,生卒年不详,名满,字少汤, 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
陈胡公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礼仪之邦。陈胡公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陈胡公死后,谥号胡公(一说胡公为生前尊号,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城),其子犀侯继位,是陈申公。陈胡公的后王莽称帝后,追谥陈胡公陈胡王,庙号统祖。
★农民起义将领--陈胜★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 今河南省商水县)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此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意义深远。
★文范先生--陈实★
陈实(104年—187年),字仲弓,颍昌许昌人。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卒于灵帝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岁。
少为志好学,县令邓邵听其受业太学。司空黄琼辟选闻喜长,再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及党锢事起,事连实,余人均逃避,实自请囚。后遇赦出。汉灵帝初年,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父死归葬,名士无吊者,让以为耻。实独往吊。及后复诛党人,让多所庇宥,故独得全。归乡后屡徵不起。卒,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制哀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西晋史学家--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悲情帝王--陈后主★
陈后主(553年~604年),即陈叔宝,字元秀,南北朝之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陈后主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是他在辞赋上有很高的造诣,创作出了很多辞情并茂的好作品。
★佛门高僧玄奘大师--陈祎★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俗姓陈,名袆,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 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初唐四杰之一--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年~公元702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希夷先生--陈抟★
陈抟(872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五代末,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帝师--陈廷敬★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