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全国都市媒体考察之旅
引言:2011年2月21日,中国化妆品行业领军企业伽蓝集团正式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定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确立为期四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国内首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民营企业,伽蓝集团捐助100万美元,以“传播美的文化”为主旨,共同开发并实施创新性的公益模式,以帮助少数民族群体通过保护与发展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创造替代性生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文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2年9月8日-12日,中国化妆品行业领军企业伽蓝集团(旗下有自然堂、美素品牌)邀约全国十多家主流媒体,相聚云南丽江泸沽湖畔,走进神秘隽永的“女儿国”,领略瑰丽灿烂的摩梭传统文化,开启摩梭手工纺织人文之旅活动。
承袭伽蓝集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最美好的祝福和希冀。在为期5天的体验活动中,媒体们走进伽蓝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公益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摩梭项目示范基地——位于格姆女神山麓的温泉村,走访温泉村摩梭人家,深入了解该项目对于传承摩梭传统手工艺及发展摩梭社区纺织业的积极意义。
礼赞格姆女神恩赐,共襄摩梭盛大节日
泸沽湖畔的摩梭社区是中国迄今最后一片仍保留母系社会传统风俗的区域。作为摩梭女儿国最高保护神—格母女神受到摩梭人的敬拜, 每逢9月10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被视为格母女神化身的格母女神山(又名狮子山),会迎来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转山节”。这个始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摩梭重大节日里,来自各个地区的摩梭人将身着盛装朝拜他们最崇高的女神,人们纷纷把准备好的“风马旗”布条拴在树上,喇嘛们坐成几排吹响长号和锁呐,那些不断向着狮子山最高峰攀岩迈进的背影、那种对山水自然虔诚礼拜的壮观场面、以及在山脚下欢乐自由的年轻摩梭男女载歌载舞的画面,令在场媒体感动难忘,大家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一人与自然最纯粹质朴的和谐美景。
探访摩梭织女 守护民族文化之根
在摩梭母系大家庭中,享有最高权力及地位的人是外祖母(外婆),负责着全家人的生活。由于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同血缘的亲属,加之摩梭人道德观念中极强的崇母敬舅意识,使得摩梭人际关系异常亲切和睦,尊老爱幼,谦恭礼让,很少发生纠纷。男子豪爽庄重,女子敦厚多情,老有所养,少有所托,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
摩梭人世代以种地、织布为生,农闲时,摩梭妇女会在自家的屋檐下编织,她们被亲切地称为“摩梭织女”,而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摩梭手工纺织品,长期以来深受中外游客喜爱。近年来,由于受到大批量的机织纺织品、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的冲击,摩梭手工纺织品的销路一直强差人意,加之山路崎岖交通闭塞、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人才,使得世居大山深处的摩梭人生活多年来一直未有改善,手工纺织技艺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如果围巾卖不出去,就没钱去买织布用的棉线,这直接导致了织织停停,停停织织的尴尬现状。”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以摩梭手工纺织技艺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少数民族文化。2011年2月伽蓝集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为期4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启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携手致力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先后建成了云南丽江摩梭手工纺织示范基地、海南五指山黎锦纺织示范基地、湖北土家族西兰卡普示范基地。其中,摩梭手工纺织发展项目被确定为首个试点的公益项目。
此次公益人文之旅系伽蓝集团组织的第二次当地媒体活动,在项目开展以来的1年多以来,项目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长足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国家民委、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等相关政府机构、伽蓝集团分别通过邀请专家考察、义卖筹款、组织纺织技能培训、员工志愿活动、慈善助学、建立社区组织等多维度、全方面的公益举措,稳步推进了项目的开展,为当地手工纺织的发展做出了十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并取得令人满意的初步成果。当在专家指导下完成的各式各样新式围巾及纺织衍生品展示在媒体记者的面前时,大家都为这极具民族特色但又不失现代时尚元素的作品而连连称奇。
本次人文之旅活动,媒体们还走访了当地手工纺织的代表—阿七独支玛,通过与这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面对面沟通、交流,大家了解到了很多摩梭手工纺织现今的发展情况、面临的困境,并积极讨论出谋划策探究今后的经营发展之道和未来的发展之路。
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阿七妈妈”的阿七独支玛介绍当时从事手工纺织的妇女的人数,是从最初的自己独自一人到后来的10人,并随着她的无偿培训的持续努力下,人数发展至25人直至现在的926人,中间历经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和窘境,现在接受过阿七妈妈培训的妇女覆盖了包括摩梭、彝族、普米族和周边很多少数民族的妇女。阿七妈妈说为了更好的配合不能定期来学习纺织的妇女的时间,她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工作,为随时上门求教的妇女进行培训,有时一次培训一个人,有时一次培训二个人,但是不管几个人,阿七妈妈都十分乐意为远道而来求教的妇女提供食宿,并手把手的教授她们,直到学会为止。她们临走时阿七妈妈还为她们提供纺织原料,如果今后织出的成品没有销路卖不出去,阿七妈妈还会帮助回收,即使织品的品质有时无法达到要求,她也会义无反顾的买下来,因为她觉得只要她们愿意学她就是再辛苦,拿自己的钱去补贴,也是十分高兴的。她说:“最大的希望是让村子里每一个女人都有事情做,都有一点收入,孩子们都能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样下一代就过上更好的日子。”质朴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让很多走遍中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们也十分的动容。
有时很多的感动只在一句普通、真挚的话语,有时最真实的情感所呈现的不过是一个简单却又坚持的行动,作为摩梭手工纺织的代表,阿七妈妈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来自摩梭妇女的普通心声,更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最遥远的感动。她们相信:“一定要用最天然的棉线,最虔诚的态度,才能织出衣物的温度。”
伽蓝本着将东方生活艺术和价值观的精髓传遍世界为使命,愿携手社会各界力量,为帮助更多摩梭织女、更多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统、更多社会弱势群体实现更加美好快乐的生活而不断前行!
今天,伽蓝在行动,让我们一起来守护摩梭纺织文化之根。
【关于伽蓝集团】
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聚焦于化妆品及个人清洁与护理品业务,同时发展时尚产业,规模和实力领先的中国化妆品集团企业。
伽蓝集团自2001年在中国上海成立以来,先后创立了美素、自然堂、雅格丽白、医婷等四大品牌,业务规模迅速发展壮大。至今,伽蓝已拥有沈阳、广州、上海等4个生产基地,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各类零售网络23800多个,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县城及一万多个城镇,在百货商场、KA卖场、超市、化妆品店、药房中均设有品牌专柜,拥有直属员工1660余人,网络总从业人员60000余人,成为国内市场份额与品牌业绩同步稳定增长的行业领跑者。
2009年9月,伽蓝集团以化妆品领军企业的身份,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参展的中国化妆品企业,成功迈入中国企业第一阵营。
2011年2月,伽蓝集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达成战略合作,成为该组织在华首家合作民营企业,以创新公益模式,携手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11年4月,伽蓝集团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成为其白金级会员单位。
2012年3月,伽蓝集团自然堂品牌签约中国跳水队官方合作伙伴,成为中国跳水队唯一指定化妆品,这是中国体坛的梦之队与中国最好的化妆品品牌的强强合作,一起征战伦敦、美在巅峰。
伽蓝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为员工提供发展,关注每一个员工的贡献与成长,与员工共同进步;与客户合作共赢、共同成长;为消费者提供能激发和反映其价值主张的世界一流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伽蓝集团始终坚持作为合格企业公民的责任,致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消除赤贫,保护环境,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
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达到一亿一千四百万。55 个少数民族丰富独特的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在过去三十年间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少数民族群体因受制于偏远的地理位置、落后的市场发展能力和欠缺的自我文化价值意识等因素,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根本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现状,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由输血转为造血,由授人以鱼转变成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提高生存技能,并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是推动当地民众自身致富最行之有效的“动力引擎”。
在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密切合作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云南、新疆、贵州、青海、内蒙等省区实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综合扶贫项目”和“中国文化与发展框架伙伴关系”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环境下,通过体制创新和能力建设, 开发当地旅游业和民族手工艺,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并开展多方面的创新活动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项目通过少数民族社区的积极参与,收获了丰硕成果,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计开发和减贫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上述基础上,2011年2月2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化妆品行业领军企业伽蓝集团正式签定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确立为期四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携手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国内首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民营企业,伽蓝集团捐助100万美元,以“传播美的文化”为主旨,共同开发并实施创新性的公益模式,以帮助少数民族群体通过保护与发展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创造替代性生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文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少数民族进一步利用其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巩固发展成果、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发展机制,同时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及其环境,提高社区和公众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认知度和认同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项目实施主要采取的策略包括:将进一步对试点少数民族社区组织进行能力建设、提高其管理和利用本地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能力。探索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模式和机制,从而为少数民族社区带来经济利益并改善生活水平,促进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第二,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社区商业运作能力并拓宽文化产品市场,在设计和生产中融入现代元素,同时,促进民族文化技能与传统传承,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第三,广泛开展公共宣传活动,推广项目成果和理念,提高公众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保护和各民族之间团结。
本项目覆盖云南、湖北和海南三省的少数民族村寨,执行时间为四年(2011-2015),计划总投入100万美元。项目合作伙伴包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五指山市政府、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相关非政府组织等。本项目还将在执行过程中引入学术界、企业、媒体等其他资源,共同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和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