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到一则新闻: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博士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软体人工心脏,虽然它只能跳半个小时,但已经在全球医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医学博士认为此项技术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方向;
但是,我要说:这个方向一定是错的!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永远都是这么单纯,他们很喜欢把人体当成机器来整,西方人也很擅长数学,并且他们认为数学好就等于智商高,但我认为正好相反,不如先听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一次让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高才生测量一个灯泡的容积,那个助手自恃自己比没上过学的爱迪生要聪明的多,他拿起灯泡开始各种测量,用大量公式算了一摞的草纸一直算到晚上都没能算出来,然后爱迪生走过来,拿起灯泡,向里面注满水,再把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中,接着他说:“现在告诉我,它的容积是多少?”
不知你们有没有想过:自以为很聪明的你们,其实已经愚蠢到家了?
我在前面的“以脏养脏的科学思维”那篇文章里讲过一个“炸弹疯子”的真实案例:错误的方向导致几千人十几年都一无所获,而正确的方向却一个人十几天就搞定了,由此你可知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是多么的重要!
而3D打印器官这个方向绝对是错的!为什么?看下图:
上面这张是铁屑,下面那张是条形磁铁的磁感线:
众所周知铁屑是会被磁铁吸引的,那么,怎样让铁屑完美的按照磁感线来排列呢?
方法有两个:
1,用手拿着铁屑沿着磁感线放好;
2,把磁铁放到玻璃板下面,铁屑放到玻璃板上面,振动铁屑;
你觉得这两种方法哪个更好一些呢?
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肯定会说第二种,很简单,只需振动起来,它们就会自动按照磁感线排列好:
相比之下第一种方法就很弱智了,而被医学博士视为会改变世界的3D打印心脏这个方向就类似于第一种方法,用第一种方法很浪费时间不说,就算你真的把它们排列好了,也只是肉眼下的排列好,用放大镜看你就会发现很多地方还是没对上,而如果你再次用放大镜来排列它们,你又会发现在显微镜下观察还是没有真的排列好,如此循环;
而如果用第二种方法,振动它们,让它们自己来排列,就会排列的非常完美,而这就是生物和机器最大的区别:生物是很智能的,你应该做的是辅助,而不是干涉!
我做自媒体不是为了名利,每一篇都是独家原创,每一篇都有人骂,这篇也会的,随便吧,我会超过他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