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飙涨的房价成了多少中国年轻人的噩梦。房子既是梦想,也是心头痛。一路翻番的房价,让人只能感叹收入跟不上房价涨幅。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恐怕又会让很多人感到“心塞”: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
新闻一出,不少网友感叹抱怨“被平均”,说自己“给祖国拖后腿”了。
居住面积和质量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
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11.1%和23.3%,年均增长分别为2.7%和5.4%。2016年农村居民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或砖混材料结构住房的户比重为64.4%,比2013年提高8.8个百分点。
中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然而,中国最近几年,城镇人口每年增量都在2000万左右,如果都达到36.6平方米平均水平,那就需要每年新增7.3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其实,36.6平方米是通过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不包括集体户,没有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口应该也不在调查范围之内。如果将集体户,没有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口考虑调查范围之内,人均居住面积应该会少于36.6平方米。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6.6平方米尚处于中等水平。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一份报告:
美国的人均住房面积为67㎡,差不多是我国的2倍;
英国和法国分别为35.4平方米和35.2平方米,与我国的水平基本相当;
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9.6平方米和19.8平方米,只有我国的一半。
从目前的数据对比,中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水平还是屈居美国之下,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全球居住面积和质量还是不断提高
对比其他数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特别是城镇,在四年间的增幅是比较低的。例如,在最近四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为39.3%,实际增长2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更快。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率为26.2%。因此可以看出,人们对食和衣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而下一阶段,继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将是提升居住水平。
然而,当居住支出占比越来越大,就会增加人们的生活压力。数据显示,对比2012年,2016年居住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1.5%提升到21.9%,在一二线城市,这个比重会更大。人均居住面积上涨的同时,压力也跟着上涨。
小伙伴们,你是被平均了,还是平均别人了?反正口袋君感觉自己房子可能被别人住了!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如果买不起房,先不要心急悲伤,不如好好学习投资理财,努力积累更多的财富,也可让你的未来不再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