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峰本报记者 海东摄
全省各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文化人,努力推动我省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现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三馆”的开放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扎根于文化,来源于生活,打磨于精细,一系列文艺精品脱颖而出,展现青海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舞台精品剧目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我省要丰富各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文化事业促进工程,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植根青海文化沃土,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出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有生命力的精品力作。
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文化这座“富矿”,深入发掘特殊的民族文化资源,鼓励创作带有鲜明青海烙印、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潜移默化、滋养人心,让群众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实现由文化高原向高峰的转变。坚持以文惠民、健全完善面向各类人群、各个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为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自然生态的文化价值。我们将立足全省文化建设实际,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开拓我省文化发展新境界,让文化内涵成为发展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本报记者 吴梦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