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指示。零售业和电商界的代表、委员们提及最多的也是电商中假货盛行的现象。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提案指向网购假货,呼吁在行业内推行“电商平台首问负责”机制。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再次呼吁多方协作净化电商平台,维护消费者及品牌商权益。
网购打假政策规范化
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总额达2.79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49.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突破10%,这一比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还将持续飙升。但相应的,来自网购的消费者投诉和纠纷也越来越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将加大网络购物监管工作,推动电子商务立法。
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17日,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商务委,北京电子商务协会联合主办了《网络零售行业加强商品质量管理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签约发布会,聚美优品、京东商城、当当网等15家在京电商或驻京分公司联合签署发布了《公约》,聚美优品代表如是说:“今后,聚美优品将加大对全平台商品质量的监控,特别是第三方平台商品质量的监控,对入驻的商家实施更严厉的资格审查及管理。”
据悉,针对网络售假问题,工商部门还将推出“黑白名单”,建立一整套专门针对网络交易平台第三方商家的在线监管体系。近期目标是在电商企业之间、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建立起第三方商家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第三方商家信用体系。一旦被查实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第三方商家,工商部门将向全部电商平台发出风险警示,从根本上解决第三方商家售假问题。
平台方保真规则升级
为净化平台环境,各大电商也纷纷推出打假措施。淘宝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打假机制,从多维分析中剥离出涉假信息。京东进一步提高商户售假成本,一旦发现买家在平台上只要卖一件假货,罚款额度将提高至一百万起。聚美优品更是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力争做“最干净的电商”。
聚美优品上市之后,通过对市场前景和公司发展的多维评估,将美妆业务全部转为自营,聚美优品不仅取得了国内外数百余家知名品牌的官方授权或销售授权,包括伊丽莎白雅顿、雪肌精、WHOO等国际一线品牌,授权之多堪称全网之最。并且力推防伪码体系,每个入驻聚美的品牌产品都加贴独一无二的防伪码,供消费者验真。此外,聚美自建的国内电商平台首屈一指的色谱实验室已于去年10月投入使用,大幅提高了化妆品色谱测试的力度和范围,从源头上保真。
为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真品,聚美优品正式发力海外购业务,通过保税区模式将海外代购业务运行在阳光之下。保税区是国家体制开放的窗口,它相当于一个国际中转站,通过保税区可以提高物流速度,更关键的是,接受海关、工商检严格的查验,公开透明、阳光正规,这对电商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对消费者来说是一道坚实的防护网。在海外供应链的控制上,“极速免税店”和国外一线品牌强力合作,签订战略采购协议,百分百确保出售的商品货真价廉。不到半年时间,“极速免税店”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大力支持。
电商打假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以及电商平台、品牌商等,只有加强各方协作,才能共同建立更高效的打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