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四月维夏,六月徂暑,那将七八月称之为“热”力四射的仲夏则不为过了。而对于舌尖上的吃货们而言,即使再热的天,也无法阻挡一腔追求美食的热情。日前,康师傅携手“四爷”吴奇隆于北京郡王府举办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潮聚盛宴,向各路老饕们呈现了一场关于陈皮酸梅与天下美味之间的惊世碰撞,给炎夏带来了一份清凉体验。
舌尖上的盛宴
七月流火的京城似乎要将一切融化,然而这熔炉的温度,显然抵不过康师傅这场盛宴的热度。“四爷”振臂一呼,即引得各路粉丝、老饕们蜂拥而至,宴会的主角陈皮酸梅也随之而人气飙高。
炎炎夏日之下,人们时常容易食欲不振,饮食无感。而酷暑之下为“四爷“传宴,康师傅必然是有备而来。众所周知,酸梅汤是夏季的消暑佳品,有生津开胃、消暑解渴的功效。而康师傅别出心裁的将陈皮酸梅搭配上国民美食,使吃货老饕们了解到酸梅汤的“神奇“作用:浓油赤酱的红烧肉佐以陈皮酸梅,正好解腻爽口;香脆可口的烧味拼盘配以陈皮酸梅,则能清热降火;口味浓烈的手抓羊肉配上陈皮酸梅,更可以去热生津等(请和现场统一)。这些无疑都让吃货们在品尝佳肴之余,感受到了这款“新潮味”饮品的厉害之处。
究竟康师傅的陈皮酸梅与其他寻常的酸梅汤有何不同?能满足各路吃货们对美食的不懈追求,甚至引得“四爷”龙颜大悦,并赐封“舌尖上的新潮味”呢?原来,康师傅为这一传统的中国经典饮品注入了现代工艺,将酸爽口感的酸梅汤搭配甘苦醇香的陈皮,使其产生了奇妙的全新口感,是以谓之——陈皮酸梅。
百年传承的经典
酸梅汤作为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世饮品,其发端可谓大有渊源。据史料记载,酸梅汤这种饮品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雏形,后由清廷御茶坊将其发扬光大,并定名酸梅汤,成为宫廷御用饮品,曾有“士贡梅煎,清宫异宝”的御赞。
后来,酸梅汤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清朝郝懿行的《都门竹枝词》中曾有诗句“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描写的正是那时北京街头卖酸梅汤的小贩手敲冰盏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其实,酸梅汤的做法并不难。但要将去油解腻的梅子,化痰散瘀的桂花,清热解毒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用古法进行熬制,似乎对于忙碌于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并非易事。然而,康师傅的陈皮酸梅则是还原了这一传统饮品的风味,引据宫廷汉方,遵从古法熬制,在传承浓厚历史文化的同时,将这一“宫廷饮品”赋予了新的时代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口感和体验。此外,陈皮酸梅还有生津解渴、解腻开胃、清凉消暑的功效,是四季皆宜的饮用佳品。
记忆中的味道
提起“陈皮酸梅”这几个字,总能让人感觉透着古韵,似乎也勾起了无数人内心早已泛黄的记忆。远说晚清、民国时期,酸梅汤便已是文人墨客们生津消暑的心头好。伙计从圆溜溜的大肚瓷坛中勺出几碗冰镇透亮的酸梅汤递上,几位雅士围桌闲谈,酸梅和桂花散发着自然悠扬的飘香,还未入口,整个人也早已消暑了一大半。
或许追忆过于遥远,然而在中国的许多区域,酸梅汤都是人们最地道的生活气息。滋味醇厚、酸涩甘爽,对于生活在西北、辽东、京畿等地的中国人来说,这就是生活的味道。无论是酒桌宴请还是家中小聚,人们总能在形形色色的场合见到酸梅汤的身影。佐餐也好,宴饮也罢,不知不觉中酸梅汤早已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而在京城郡王府的这场盛宴,与其说是“四爷”带我们玩了一把穿越,不如说是康师傅陈皮酸梅给吃客们带回了久违了的醇正口感。消费者们大多认为现今各种各样的酸梅饮品普遍“口感偏甜”、“味道偏淡”、“少了酸梅味”等等,而康师傅的这款陈皮酸梅却让人找回了那“记忆中的味道”。酸甜醇厚的口感,使得陈皮酸梅的回味丰富悠长,无论与来自哪里的美食搭配都能相得益彰,饭前饮用能开脾胃,饭后饮用可去油腻
到此,是否各路吃货、潮人们都已按捺不住、垂涎欲滴了呢?那就让这份酸爽沁甜伴随着你,度过这个炎热夏天吧。